衡東珍珠雙鳳熊氏的歷史淵源
文‖詩勤
在祖國漫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,楚熊文化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有800多年的歷史,影響深遠,可延伸至2000多年前的黃帝!
從考古成果來看,最先進的青銅冶鑄出自楚國;最早的鐵器在楚國;先秦漆器的數量之大、工藝之精莫過于楚漆器;最富有創造力的絲綢刺繡出自楚國;先秦金幣、銀幣無一不是楚幣。
哲學有莊子,文學有屈騷,戲劇的鼻祖是楚人優孟,養由基是楚國著名的神箭手,楚國的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雕塑超凡脫俗,楚樂“八音”是指金、木、土、石、絲、竹、革、匏。楚國的編鐘樂舞水平之高,舉世公認。
在政體創新上,楚熊最早在今湖北荊門設立縣制,將其列為一級行政區劃,改變了貴族分封制度,進而引發了軍事、土地、賦稅改革。在天文、歷法、數學等方面,楚人都有獨特的貢獻。
總之,在采礦、冶煉、絲綢、漆器等方面,楚熊取得了舉世無雙的成果。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300年間,東西方文化競相爭輝,楚熊文化與同時期的古希臘文化并列為世界文明的代表。
看先輩們的光輝歷史,燦爛的文化,衡東珍珠雙鳳熊氏也是楚熊文化的一部分,已歷經四百多年歷史,從元朝進士、翰林學士、長沙府御史中丞宣哲公開始,由第五代孫庭植公、集甫公、麟岳公開派,到現在的豫字輩是第二十五代,諧字輩是第二十八代了,現雙鳳熊氏人口四百六十三人,衡山獅古橋二百八十九人,石灣三百二十肆人,合計大衡山熊氏人口共壹仟零柒拾陸人。
雙鳳熊氏的字輩詩:“才子生湘國,家聲振豫章,克諧崇道范,典學式經常。”
一世:
宣哲公,字洪裕,元朝賜進士,官至翰林學士,御史中丞居長沙府南門城內儀司中王祠下,有兩子。
二世:
允文,字經宙,官山車道,宣哲公大公子
允武,字緯世,官教授,宣哲公小公子
三世:
克昌,字乃大,官別駕,允文二公之子
克熾,樂陵知縣,允文大公之子
克宅,字乃興,官州判,允武公之子
四世:
孝敬,字欽吳,官稟生,克昌公之子
孝義,字志配,配進士,克熾公之子
孝友,字季文,貢生,克宅公之子
五世:
庭植,字曲塘,孝敬公之子,葬南岳鳳形山
集甫,字爾成,孝義公之子,葬石灣小登嶺
麟岳,字振山,孝友公之子,進士,葬何家埠牛形山
庭植公后人在南岳,集甫公后人在石灣,雙鳳熊氏現是麟岳公后人,已是雙鳳村最大的一個姓氏,原來的老祠堂可惜都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拆掉了!
現在只能找到一點點古老的印跡,在我的印象中,熊家大屋曾是雕梁畫棟分前、中、后三進,有房間一百二十間,非常宏偉大氣,可惜一切都只能是印象中!
書于大浦古鎮2017.11.14